随着私募行业的迅速发展杠杆炒股票,监管力度正在持续加强。
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,4月以来已有18家私募机构接连被罚,罚单数量较3月明显增多,问题私募频频落马。
节前最后一天,中国基金业协会一口气处罚了6家私募,分别是深圳鑫然投资、上海展璞投资、前海长富基金、和璞(北京)资本、山西交控股权投资以及北京协同仕富资管。其中,有3家涉及的问题十分典型,包括虚假披露净值、违规代持被罚、利用基金财产牟利等。
此外,行业两极分化严重,管理规模前400家私募证券机构占行业管理规模的比例近80%,随着行业的发展,部分小私募将逐步被淘汰。
产品巨亏却虚假披露净值
一家叫做前海长富的私募,通过微信的方式向投资人披露净值,不过却是虚假净值。两只私募产品的实际净值仅剩下0.0388元、0.0270元,即亏损或高达96%,令人唏嘘。
根据相关仲裁判决书,在基金运作期间,投资人曾向前海长富的法定代表人王长富索要“查询案涉基金净值信息的账号及密码”,但王长富并未告知。截至2020年12月,上述基金的单位净值分别为0.0388元、0.0270元。协会认为,前海长富构成向投资者披露虚假基金净值信息的行为且情节恶劣。
同时,前海长富还不配合纪律检查。最终,协会决定撤销前海长富管理人登记。
违规代持被罚
另一家叫做上海展璞投资的私募被罚,涉及的问题则是代持,一个私募行业十分常见的典型问题。处罚决定书显示,上海展璞代持姚某仪 80万元、杨某宁200万元、施宝忠 520万元。2018年3月至5月,“文峰越股权基金”向上海展璞分配投资收益,上海展璞再分别向姚某仪、杨某宁、施宝忠分配相关资金。上述行为构成汇集非合格投资者资金、代持投资其他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的私募基金产品的违规行为。
最终,协会决定对上海展璞进行公开谴责,并暂停受理其私募基金产品备案六个月。
利用基金财产牟利
深圳鑫然投资则从事与私募基金无关的业务,利用基金财产牟利遭罚。
比如,2022年8月16日,深圳鑫然与北京某公司签署《投资咨询服务协议》,约定北京某公司聘请深圳鑫然为其债券销售提供投资咨询服务,每年的咨询服务费为销售规模2200万元的0.5%。2022年8月15日至17日,北京某公司发行某债券,8月17日深圳鑫然在管产品鑫然沨醒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一级市场认购该债券,2022年10月28日,深圳鑫然收到北京某公司“服务费”11万元。
协会最终决定,对深圳鑫然进行公开谴责,暂停私募基金产品备案十八个月。
行业两极分化严重,小私募将逐步被淘汰
私募基金经历了一轮快速发展后,已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。
截至2024年3月末,在协会登记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8300余家,管理私募证券基金9.2万只,规模近5万亿元。
不过,行业的两极分化严重。根据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,目前管理规模前400家私募证券机构占行业管理规模比例近80%,管理规模后2000家私募证券机构占行业管理规模比例仅约0.15%,小、乱、散、差业态仍较为明显,部分机构背离“受人之托,代人理财”的基本属性。
4月30日,《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》正式发布。《指引》强调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受托管理职责,禁止变相保本保收益,明确不得规避监管要求开展通道业务,规范业绩报酬计提,保证公平对待投资者。强调行业树立长期投资、价值投资理念,规范基金业绩展示,引导投资者关注基金长期业绩。
其中,基金存续规模低于500万元将停止申购并进入清算程序。这意味着杠杆炒股票,产品规模不足500万的管理人将被清盘,这符合监管层“扶优限劣”的指导方针。